![]()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火热隐忧凸现世界产能集中四大产区 据美国SRI咨询公司统计,2006年世界乙烯总产能为1.195亿t/a,同比增长2.8%。欧洲和北美的乙烯产能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亚洲、中东及拉丁美洲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目前,北美、亚洲和西欧已成为世界三大乙烯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比例分别为29.2%、28.9%和20.1%,中东是世界第四大乙烯工业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10%。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乙烯工业装置规模迅速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全球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装置规模已达到110万t/a,以乙烷为原料的已达到135万t/a,中东正在规划建设以乙烷为原料的超过150万t/a的乙烯装置,一些公司还在研究建设180万t/a装置的可能性。 随着世界新建大型装置的投产和对原有装置的脱瓶颈改造,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断提高。目前,沙特阿拉伯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已提高到88万t/a,北美地区以及新加坡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65万~77万t/a。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和中国大陆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38万~52万t/a。 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极大地提高了石化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总体布局的整体优化,可降低乙烯/丙烯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投资,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乙烯呈跨越式发展 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产量从1960年的700t、1970年的5100t上升到2007年的1024.8万t,其中中国石化集团669.4万t,中国石油集团258.2万t,见图1。2007年国内乙烯产能达到997万t/a,许多装置产能从60万t/a提高到80万t/a,以提高其规模经济性和改善资源利用率。从近些年产能的急剧增长,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乙烯工业近年来呈跨越式发展。 大型装置将陆续投产 “十五”期间,国外公司加快了在我国大陆投资大型乙烯项目的步伐,如德国巴斯夫、英国BP、荷兰壳牌和美国埃克森美孚已分别在南京、上海、惠州和福建合资建设60万~90万t/a装置及其下游产品联合生产装置。其中BP公司参股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90万t/a乙烯装置,是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BP公司以3:2:5的出资比例设立的合资公司,总投资27.48亿美元。该公司以90万t/a乙烯装置为核心,配套有60万t/a聚乙烯、25万t/a聚丙烯、30万t/a聚苯乙烯等8套大型生产装置,已于2005年投产。扬子-巴斯夫60万t/a乙烯项目由蒸汽裂解装置及9套配套生产装置构建而成,总投资29亿美元,也于2005年投产。惠州中海壳牌石化公司80万t/a乙烯及其下游产品联合生产装置投资达43亿美元,于2006年2月投产。该项目配套工程包括55万t/a苯乙烯、25万t/a环氧丙烷、13.5万t/a多元醇和6万t/a丙二醇等装置。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公司投建乙烯项目热情不减,2008~2010年我国将陆续有多套大型装置投产,预计2010年国内产能将达到1780万t/a。2008~2010年我国乙烯工业新建、扩建项目见表1。 表12008~2010年我国乙烯工业新建、扩建项目万t/a 项目新增产能计划投产时间 独山子石化1002008年 沈阳化工集团152008年 福建炼化802009年 天津石化1002009年 镇海炼化1002009年 赛科石化302009年 扬巴乙烯152009年 大庆石化602009年 四川乙烯802010年 抚顺石化802010年 辽宁华锦化工452010年 武汉石化802010年 装置规模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乙烯生产装置21套,最大的是茂名石化公司2006年9月投产的100万t/a装置,最小的仅有15万t/a,技术以引进为主。据统计,100万t/a乙烯生产装置与50万t/a乙烯生产装置相比较,吨成本可降低约25%。建设大型化装置,发展规模经济,是国内外乙烯工业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开始注重规模效益,大型化已成为发展主流,新建乙烯装置规模一般都在80万~100万t/a,老厂改造的最终规模一般也按80万~100万t/a进行规划。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上海石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乙烯单套装置规模分别为100万t/a、71万t/a、70万t/a和65万t/a。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吉林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乙烯单套装置规模分别为60万t/a、70万t/a和70万t/a。我国乙烯平均规模2001年为26万t/a,2006年平均规模达到46万t/a,预计到2009年我国装置平均规模将达到65万t/a左右。 行业发展隐忧凸现 工业布局分散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乙烯工业装置分布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拟建和已建的乙烯装置东到沿海诸省市,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中部有重庆、湖北、陕西等,几乎覆盖全国。单辽宁一个省,已建和拟建装置也分散在辽阳、盘锦、抚顺、大连几处。乙烯工业装置布局过度分散不利于公用工程体系的合理有效利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不利于三废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在缺水地区及长江、黄河中上游的水源地布建大型化工联合装置,将会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及生存危害。如此分散的布局弊病很明显:①加大了投资。如上海赛科90万t/a乙烯工程建在化工区内,有公用工程体系等一系列公用和辅助设施可以依托共享,每万吨乙烯产能工程总投资为2.49亿元,而广东惠州80万t/a乙烯由于是单独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等,每万吨乙烯产能工程总投资比上海赛科高出2.13亿元。②公用工程投资重复浪费。以60万t/a乙烯装置工程计,美国的罐区、码头等公用工程占整个工程的20%,而我国则占40%~50%,即其中有近20%部分要重复。③加大了污染风险。目前我国主要港口几乎都有炼油装置,单是治理渗油漏油一项造成的污染就是一大难题。 原料供应紧张我国乙烯生产原料全部来自石油,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7%左右。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2008年原油期货价格已突破100美元/桶。石油价格高涨直接提高了乙烯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预计我国原油产量的高峰期在2015年前后到来,届时年产量可能达到2亿t左右。2007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86亿t,而市场总需求量为3.4亿t。预计2008年原油产量可达到1.9亿t,而市场总需求量将超过3.6亿t。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通过改扩建与新建大型乙烯装置,形成长三角、环渤海湾和珠三角3个大型乙烯产业区,同时在新疆、甘肃、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建成大型乙烯生产基地。若以化工轻油作为乙烯生产的主要原料,受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2007年下半年中国石化为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再次大幅度压减乙烯产量,减少化工装置投料,为市场增供柴油22万t。此项安排共调减该公司所属8家乙烯生产企业的乙烯产能3000t/d,相当于一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产量。 目前我国60%左右的原油用于成品油(汽、煤、柴油)生产,而其中75%左右的成品油又被用于交通运输。我国化工生产用轻油消费量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8%,约占原油加工量的9%。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的提高,未来我国乙烯原料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预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对化工生产用轻油的需求量将分别达5800万t和9500万t,“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15.2%、10.4%。因此,加大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施石油替代和燃料多元化战略,优化调整石油消费结构已迫在眉睫。 重大石化装备国产化目前我国乙烯装置国产率达到70%左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技术差距,国产石化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其专业化和系列化程度较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跟不上石化技术发展及装备大型化的要求;对引进技术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缺乏;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准备和储备不足;装备制造企业与工艺开发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不适应世界石化装备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与步伐。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应在重大装备上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突破,着力提高我国石化行业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 |
||||||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火热隐忧凸现"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