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 | 关于 |
|
|
|||||
世界级乙烯产业集群介绍目前,世界三大乙烯工业圈分别为墨西哥湾地区、海湾地区、东京湾地区。2005年,美国乙烯产量为2874万吨,93%的产能集中在墨西哥湾地区;中东各国的1121万吨产能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海湾地区;日本乙烯产量为730万吨,60%的产能集中在东京湾地区。在中国地图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的“两洲一湾”地区,目前集中着中国石化的上海、南京、茂名三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燕山、齐鲁两个80万吨乙烯基地,加上正在建设的福建、镇海、天津三个大型一体化基地,全部建成后,乙烯产能将超过900万吨。至去年11月,中国石化在“两洲一湾”地区已建成乙烯产能超过600万吨,在建产能280万吨。“两洲一湾”地区已超过东京湾,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乙烯产业集群。 伴随着这三大产业集群的建设,我国乙烯产量迅猛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乙烯755.5万吨,列世界第二。 石化之母: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础性原料,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业,可以带动和辐射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乙烯生产能力往往被看作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乙烯的需求不断增长。从1990年到2005年,乙烯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16%,2005年达到1880万吨,而国内乙烯产量只能满足41%的供应。专家预测,未来我国乙烯需求仍将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势头。 “十五”期间,中国石化乙烯产能以15.6%的速度增长,2005年产量达549.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2.8%。以茂名乙烯投产为标志的第二轮改造结束后,中国石化的乙烯产能增长到620万吨,将有效缓解我国乙烯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据专家测算,大型乙烯项目带动下游产业的增长系数为1:50。一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投产后,可带动下游1000多亿产业投资。同时,乙烯超长的产业链将渗透到纺织、服装、汽车、电子、建材、塑料和化工等绝大多数行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整体优势:技术和规模达到世界水平 中国石化在“两洲一湾”的乙烯产业,以整体优势为基础,在技术和规模上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首先是规模化。乙烯成本随着装置规模的增大而降低,专家介绍,10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项目,与50万吨/年规模乙烯项目相比,成本会降低约25%。目前,世界各国新建乙烯装置的经济规模为每年60万至80万吨,世界级乙烯装置的规模为每年80万至130万吨。 中国石化从“九五”时期开始,按照“大型、先进、系列、集约、深度”的发展战略,先后进行了两轮技术改造和改扩建。目前乙烯单套装置平均规模为46.2万吨,与“十五”初期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完成技术改造的燕山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茂名石化等,产能均超过70万吨/年,在建的镇海石化、天津石化,则达到100万吨/年。 其次是一体化。上海、南京、茂名、福建、镇海、天津等大型乙烯生产基地,全部按照“区域化、大型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具有配套设施统一、装置布局紧凑、工艺流程缩短、内部物料互供和集约用地、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等综合优势。这些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实现上下游原料互供和优化利用,实现资源与原料的合理利用和配置,降低能耗、物耗。 第三是技术先进。乙烯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装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中国石化在与国外公司合作,采用世界最先进工艺技术的同时,明确提出“工艺技术国内外并重、装备以国产化为主”的思路,通过努力攻关,乙烯装置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不少装备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按照中长期乙烯规划,下一步,中国石化还将对上海、燕山、扬子、广州等石化基地的乙烯装置进行改扩建。中国三大乙烯产业集群,产能将稳步提升。 |
||||||
"世界级乙烯产业集群介绍"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