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BS回料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ABS回料行情 关于
您的当前位置:ABS回料网首页 >> ABS回料 >>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能否借奥运转机
  
推荐

推荐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能否借奥运转机

   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军最近匆匆赶到北京,目的是希望说服奥组委采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建议,以减少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400吨塑料垃圾,真正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同时,也为几年来在国内艰难生存的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寻找一个突破口。

      因为共同的目标,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美国Natureworks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也纷纷赶到北京,举办生物降解塑料的产品展示以加大说服力。

      健身球、高尔夫球托、可用微波加热的一次性餐具、晶莹剔透的咖啡杯与食品储藏盒、袜子、衬衫、窗帘、被子、床垫……这些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回归大地后将化作肥料,培育出更多的玉米。围在这些“变形玉米”前的人们很兴奋,但展示这些产品的厂商们却很难兴奋起来。

 

一个产业和100家企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的企业大约有100家,而这些企业大多徘徊在生死线上。

      以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为例。从1999年中科院微生物所一位老教授发明该技术到2006年,宁波天安共投入6000多万元,“我和我的老板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现在每个月投入一辆宝马车,但8年过去了,企业还没有盈利。”陈学军感慨道,坚持一项8年尚未盈利的项目,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对于宁波天安来说,环保材料产业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这类产品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东南亚、大洋洲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国内市场的大门始终紧闭,“想了很多办法宣传推销,效果都不大”。

      同时,国内市场环境也让生物降解塑料厂商们举步维艰。十年间,当初看好这个行业的很多企业都支撑不下去,关门倒闭了;还有些企业为了生存转而去做石油基塑料。

      “现在从事生物降解塑料生产的大部分企业都以出口为主,一旦国外市场的进口标准改变,或者限制我国产品进口,那么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陈学军表示。

 

产业呼唤政策支持

      据了解,由于成本不同,生物降解塑料价格高于一般塑料。“由于价格问题,生物降解塑料在国内基本没什么市场。”陈学军表示。在国外,政府通过政策或税收调节价格,支持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而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企业缺乏政策的支持。

      欧洲一些国家以及韩国、日本政府规定,消费者或者使用可降解塑料,或者向国家缴纳塑料污染税,全民为环保“埋单”。“日本成立了有10万户居民的使用生物降解塑料示范小区,居民使用的生物降解塑料费用由中央财政资助1/3,地方政府资助1/3,消费者承担1/3。这样经过三方分担,费用基本与塑料制品持平。”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政策对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弱。“国家有宏观政策支持,但缺少细则,如生物降解塑料企业免税免到什么程度,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如何在价格上与低价塑料竞争等等。如果宏观政策能够落实,产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中国塑料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温云宣这样表示,企业也在期待这样的政策。

 

产业环境不容乐观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在我国的艰难发展也和人们的观念有关。

      近期,我国出口的某些塑料产品在美国、欧盟地区遭受反倾销;汕头产值约200亿元的玩具可能由于原材料未达到欧盟环保要求而面临出口受阻;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相关规定,导致我国电子企业必须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尽管遭受种种“打击”,这些厂商仍未同生物降解塑料企业取得联系。在某些企业眼中,这个产业的好处一直得不到认可。

      “生物降解塑料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环保水平的最佳途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陈学军表示。国外生物降解塑料零部件还被应用到汽车和其他电子产品上,销量也不错,如富士通出售的装有生物降解塑料零部件的电脑很受市场欢迎。

      温云宣认为,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企业自身要突破加工瓶颈,要将生物降解塑料发展到能够替代多数塑料制品的水平。

 

奥运契机不可忽视        “攘外需先安内。”陈学军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扩大影响力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据保守估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每天要为2万名运动员、教练员、奥委会官员等提供餐饮,还要在各比赛场所为观众提供近7000万份餐饮,由此将产生1万吨以上垃圾,其中塑料垃圾将达到400吨。这些垃圾的产生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也是一种负荷。同时,对这些垃圾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绿色奥运”理念的落实;在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也将影响到国际社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评价。

      据悉,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都大规模使用了生物降解塑料。日本爱知世博会会场不但所有的一次性餐具和重复使用的餐具都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甚至在标语、横幅、产品外包装、路标、地图和遮阳布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了生物降解塑料。

      温云宣表示:“如果在餐饮、住宿、办公、购物等各个方面采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减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遏制白色污染,控制温室效应,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势必促进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

 

主动出击争取市场

      虽然做了大量的产品展示,又有行业协会从旁协助,而且悉尼奥运会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成功运用鼓舞人心,但北京奥组委至今没有给此番赶到北京推荐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企业一个肯定的回答。 
      “奥组委认为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价格比塑料制品高,目前还没有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使用我们的产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建议使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对企业和产业来说都将失去一次宝贵的机会。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怎么办?使用陶瓷、不锈钢制品,清洗时使用的水、电、消毒剂,与使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价格差不多。”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相关企业建议,政府部门可出台指导意见,价格等问题交由宾馆、商店等单位与企业协商或者采取招标确定,产量上去了价格自然会下降。同时很多企业表示愿意以赞助的形式参与奥运。

      奥组委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让生物降解塑料企业心急如焚。他们打算主动出击,改变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

      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纷纷表示,一方面将主动同汕头玩具厂商接触,商讨塑料原料的替代问题,同时在北京选择宾馆进行生物降解塑料产品试点;另一方面,将会同主要厂商起草协议,向有关部门递交发展生物降解塑料建议书。

 

关键词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英文缩写为BDP,全称biodegradable  plastics,指废弃后可以在堆肥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一类材料,可大大降低石油消耗,同时解决石油基塑料多数无法在自然环境下消解等问题。

      我国从事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研究已有十余年时间,其中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机构已经同企业进行合作,其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当。

      据中国塑料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统计,2002年中国从事降解塑料研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超过100家,发展较好的企业有宁波天安生物材料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奥运能否给环保塑料一方舞台

  在国内挣扎十年遭遇严重创伤的环保塑料商,如今只能靠出口维持生计。他们期待奥运给环保塑料一次新的生命,期待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来,也等待着国人的尊重和选择。

  3月17日至18日,“面向奥运服务的生物降解塑料研讨会”在北京创业大厦举行。宁波天安生物材料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美国Natureworks公司等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场外设展台展出自己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尽管本次研讨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家们依然对绿色奥运充满期待。

 

  国内市场:冷漠还是残酷?

  从我们日常生活对各种塑料用品的切身体验不难判断,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各大小饭馆、零售小贩使用的一次性餐盒依然以白色泡沫塑料为主流,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塑料产品包装上也未见到“生物降解”、“环保”之类的标识。更严重的是,掺和了碳酸钙等有毒物质的假冒伪劣塑料正四处泛滥。人们常常会抱怨买来的一次性塑料杯有一股臭味;也曾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儿童因长期食用有毒塑料包装的街边小吃,结果导致发育不正常;因误食有毒塑料引发胆结石、肾结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我们国家‘东亚病夫’的帽子已经摘掉了,但现在的劣质塑料正残害老百姓的性命。我们死了无所谓,但不能让下一代又重走‘东亚病夫’的老路啊!”前来参会的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炳感慨。

  尽管中央政府近年来对环保问题尤为关注,也制定了禁止泡沫塑料和伪劣塑料的相关政策,但政策强制性仍然不够,而且落实到地方实行起来就更困难了。

  恶劣的国内竞争环境让生物降解塑料厂商们举步维艰,十年间,当初看好这个行业的很多企业都支撑不下去关门倒闭了,还有些企业掉转头去做石油基塑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我们厂从1999年开始投资做可降解材料,已经砸进去6000多万了,其中政府资助了500万左右。6年了,我和我的老板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现在每个月投入一辆宝马车,就是想做出来能让中国人在国际上扬眉吐气的材料。有人一定会说,商人投资就是为了赚钱,但我们也想为社会做贡献,想尽企业的一份责任。”宁波天安生物材料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军在研讨会上说起这番话时很激动。

  挣扎着存活下来的企业目前主要依赖出口,然而国际市场却并不这么容易进入,中国生产的可降解塑料产品常常受到怀疑和限制,并要通过严格检测。“在国内实在没法做生意,很多人明明知道那些塑料是有毒的还继续使用。也许外国人的命值钱些,中国人太多,命不值钱。”张先炳无奈地调侃道。

 

  价格不是主要问题

  人们有一种定向思维,认为环保的东西一定都很贵,事实并非如此。此次“面向奥运服务的生物降解塑料研讨会”上,商家们展出了自己的产品。记者了解到,这些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杯、餐盒和食品包装盒,其价格比普通塑料产品只贵30%。张先炳告诉记者,价格其实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以后有市场,他们可以扩大生产,量起来了之后,价格还可以降低;而且普通塑料的回收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污染处理的费用如果摊在产品的头上,普通塑料的价格比他们的价格还要高一些。美国Natureworks公司中国市场顾问甄光明博士介绍说,在欧洲许多国家,也包括韩国日本,要么使用可降解塑料,要么对普通塑料征收污染税,让全民为环保买单。

  Natureworks公司使用的可降解材料是从玉米中提炼出来。玉米在收获后可被加工成各种食物和饲料,其中一种加工产品是玉米糖,或叫葡萄糖;葡萄糖经过发酵后提取出一种叫乳酸的物质;乳酸再被制成粒状的聚乳酸(PLA),然后再用来制造包装品和容器;用过的PLA容器和包装品经过生物降解,堆肥后可再用于生产更多的玉米。

  这些用玉米做成的一次性塑料杯正在上海慢慢开拓市场。“研讨会”上Natureworks展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上海的一些咖啡吧、茶餐厅已经在使用他们的玉米杯,商家会在杯子外壳上标注“环保”、“生物可降解”的字样,然后把饮品价格稍稍抬高出售。据说,消费者十分踊跃。这说明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还是广泛存在的,环保产品在中国依然大有可为,只是缺少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和与市场磨合的时间。

  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也打进了北京的市场,有几家五星级酒店正在试用他们的可降解产品,总经理张先炳在畅想前景的时候充满了信心。

 

  期待奥运契机

  近年来,“环保”、“绿色”的呐喊声越来越高。如果飞翔在太空的宇航员能听见地球人的声音的话,中国人的环保呼声一定是最响亮的。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百姓,举国上下无人不谈环保。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要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绿色奥运、科学奥运、人文奥运”已成为百姓耳熟能详的迎奥运口号。

  商家们都期待奥运盛会为可降解环保材料带来一次颠覆性的革命,期待奥运给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生物降解塑料厂商们一次春天。
  “我们并不指望从奥运会短短的十几天中赚多少钱,只希望借奥运的机会推广‘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让大家了解、知道,除了石油做的塑料,还有一种塑料由植物做成,埋在土壤里可以完全自己分解。”张先炳说。

  这次的与会企业向奥组委提了如下三点期望: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一次性的餐具必须用可降解的;体育场馆中的一次性用品,比如太阳帽、指路牌、广告牌也必须用可降解的;最后,接待酒店必须在可降解材料上标注“生物降解”的字样,培养民众环保意识。

  Natureworks公司的产品已经在世界各地打开了局面,刚刚结束的都灵冬奥会上就使用了他们的可降解产品。但甄博士的期待远远不止于奥运,“‘绿色奥运’不能等到奥运的那一天,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执行‘绿色’。我们要想做一个让人尊敬的现代文明国家,就要首先清洁我们自己,才能重建汉唐盛世!”

  “研讨会”开完了,企业家们都已各回各位,他们等待着下一轮在国际社会上殊死拼搏,也等待着北京奥组委给他们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鼓舞人心的答复。

 

    在中国,生物分解塑料概念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逐步为更多的人所认知的。而在近一年里,生物分解塑料的研发进展与产业化进程十分迅速,不仅为塑料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选的解决方案,也将缓解目前中国塑料加工业所面临的合成树脂价格飚升以及废弃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燃眉之急。

    生物分解塑料与传统石油基合成树脂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主要原料来源是以阳光和CO2为能源和碳源的淀粉和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是一种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成聚合物的高科技材料;制品在丢弃后会完全分解成CO2和水,重新回归自然。上世纪国际上就有商业化的生物分解塑料产品在市场销售,90年代初中国陆续有单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发,但鉴于生产成本和应用加工等方面的问题,生物分解塑料产业进展缓慢。  

    2003年以来,全球性的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合成树脂价格一路飚升,使得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分解塑料的价格瓶颈嬗变为成本优势,稳定的原料供应使制品价格波动小,而且随着生产和应用规模扩大,价格优势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也在环境友好、卫生安全、可循环再生等方面对塑料加工业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将生物分解塑料列入重点开发项目,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导出的绿色概念,将成为中国生物分解塑料产业的催化剂。

    在跟踪产业进展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不仅发展生物分解塑料产业的外部环境已经成熟,而且业内寻求发展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为迎接产业大发展时代的来临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国内几家较早从事生物分解塑料生产的企业,如宁波天安、武汉华丽等企业纷纷从苦苦支撑的阴霾中走出来,加快了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的步伐,品种开发更加多样,产销量也迅速增长。在国际上,巴斯夫、NatureWorks等公司也十分看好中国生物分解塑料的发展前景,两家公司都表示从去年开始加大了在这一市场的推广力度,已经和中国数十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目前进展顺利,2006年将有更多的商业化产品入市。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工商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和长春应化所也在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并逐步建立起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应用开发、市场推广、技术服务一条完整的链条,为生物分解塑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不仅如此,出于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在选择生物分解塑料。国际著名零售商沃尔玛从去年开始,就将其部分食品包装材料换成了PLA。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物分解塑料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可期待的。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能否借奥运转机"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Copyright © 2008  ABS回料网版权所有 | ABS回料 | 出售ABS一级回料粒子 | ABS回料行情